
众所周知,《庐山恋》是著名演员张瑜主演的首部故事片,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具有突破意义的重要影片之一。该片一经上映,便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观众如潮,好评如浪,至今仍在庐山持续放映,创造了同一部电影放映时间最长的世界吉尼斯纪录。
影片荣获1981年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张瑜本人更是凭借该片斩获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和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等多项殊荣。可以说,仅凭《庐山恋》,张瑜便频频获奖,事业和人生双双跃上新高峰。
至今仍有人感叹,张瑜的这份机遇实在难得。毕竟,这样一部应时而生的电影,理论上任何适龄女演员都有可能因出演而走红,何以偏偏落在了张瑜身上?
事实上,依据现有史料显示,张瑜当时并非最初或唯一的人选,她一开始甚至未被导演黄祖模看中。那么,张瑜是如何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的呢?
展开剩余83%《庐山恋》的选角工作于1979年10月展开。据了解,男主角很快确定由郭凯敏出演,但女主角却迟迟未定,因为有三位演员都极具实力,难以抉择,且上影厂内部对此意见不一。这三位候选人分别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陈烨、张瑜,以及后来更名为宫雪花的江迅。
当时,为争取女主角角色,陈烨每天一大早便来到摄制组,与编导交流剧情。某次导演无意间提到她鼻梁略显偏斜,没想到三天后她便进行了微调整容。陈烨生于1956年,比郭凯敏大两岁,气质端庄秀丽。但试镜时发现,她与郭凯敏搭戏显得过于成熟稳重,缺乏情侣间的化学反应,最终无缘女主角。
相比之下,江迅——即宫雪花的美艳容貌当时在上影厂引起轰动。摄制组人员普遍认为她漂亮洋气,宛如华侨姑娘,非常符合女主角的身份设定,试镜效果也相当出色,导演黄祖模对此十分满意,甚至预言她未来必定大红大紫。
然而,正当宫雪花形势大好时,意外出现了转折。
当宫雪花的定妆照递交给时任上影厂厂长徐桑楚时,徐虽赞赏她的美貌与洋气,但他同时感觉《庐山恋》女主角虽是在美国长大,却是一个少女,应该具备天真烂漫的气质,否则不可能对男主角“一见钟情”。而宫雪花的照片却给人一种成熟艳丽的“少妇”印象,缺少少女的纯真。
与此同时,徐桑楚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鲜活的少女形象——一直演配角的张瑜。
作为1916年生人,徐桑楚见证并参与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从1949年上影厂成立开始便任要职,既懂艺术又善管理,经常亲临拍摄现场。
1978年某次,他到谢晋导演的《啊!摇篮》外景地视察,恰巧遇见张瑜拍摄一场复杂的骑马上阵戏。张瑜生于1957年,活泼天真,童年担任文体委员,因陪同同学试戏被导演刘琼和向梅一眼相中,进入上影厂。尽管多演配角,她凭借自然不做作、善于即兴的表演赢得了良好口碑。
现场中,徐桑楚看到张瑜完成一连串骑马动作顺畅自如,平日定有刻苦训练。她红润的脸颊,齐耳短发,斜背小包,携带着小茶缸和快板,既显现小资情调,又充满青春的天真烂漫,给徐桑楚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认为,挑选电影主角不仅要看外貌,更需看气质。若两者难以兼得,应优先考虑气质,因为气质天生,外貌则可通过化妆修饰。
比如在《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由祝希娟扮演,她外貌平凡,却气质极符合角色,最终凭借谢晋导演慧眼成功塑造经典形象。又如《阿诗玛》拍摄时,尽管女演员杨丽坤只演过一部电影,但因其少数民族背景和天赋气质,被推荐出演女主角。
徐桑楚坚信,选角关乎影片成败,必须追求完美,有好还要更好。
因此,他并未全盘否定宫雪花,也不愿放弃张瑜,便找来导演黄祖模,希望他慎重考虑。
黄祖模虽依旧偏向宫雪花,但对徐桑楚的建议表示尊重,于是给予张瑜试镜机会。
事实证明,镜头会说话。试镜中,黄祖模等人发现张瑜虽未曾出国,缺少华侨的外在风度,但她内在气质与角色高度契合,正如徐桑楚所言,拥有少女的天真烂漫。她的表演真实自然,朴实无华,富有内涵。
相比之下,宫雪花生于1948年,虽经常与外籍人士交往,拥有华侨姑娘的外貌和气质,却自我感觉良好甚至略显自恋,举止刻意,过于艳丽妩媚。而且彼时她已年届32岁,妆扮再精致,也难掩成熟风韵,与角色所需的少女气质相去甚远。
综上,无论从哪个角度考量,黄祖模最终决定舍弃宫雪花,选择张瑜出演女主角。可以说,当年的张瑜正是凭借那份纯真天真的少女气质赢得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发布于:山东省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